-
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的影響下,今年的年宵市場取消舉行,頓時令過年氣氛大減。有幼稚園暨小學校長認為,年宵是年幼學生重要的學習體驗,故在校舍舉行迷你年宵,小一學生首次參加,表現興奮,而幼稚園學生則透過視像會議參與,盡顯老師的設計心思。 攝影:黃舒慧 「去年疫情爆發關係,已沒有年宵,今年又沒有的話,年幼的幼稚園學生基本上沒有體驗過年宵花市。」為了讓小朋友體驗過年的「大事」,德萃幼稚園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特意在漢師德萃學校舉行迷你年宵。 漢師德萃學校為學生一連兩日在室內操場舉行年宵,由老師們設計攤位,學生成功解謎或完成遊戲就能獲得小禮物。另外也有準備墨水,毛筆和紅紙,讓小朋友體驗寫揮春。該校一至六年級輪流回校上課,剛好年宵第一天是小一學生體驗遊玩。 學生都穿上賀年服飾,非常有心思。他們都相當積極參與,有學生抱怨攤位太少,「點解老師唔整多啲game?」半小時的體驗中,他已把禮物都拿過一遍。 +15 幼稚園學生以「線上模式」參與 幼稚園學生仍未能恢復面授課堂,學校便想出用視像會議的方式讓學生共同體驗。老師拿著手機和2至3個學生同時視像通訊,到每個攤位一起討論和玩遊戲,稍後把禮物交給家長。 幼稚園部三名校長羅素紋、陳冠瑜和林佩儀分享,幼稚園學生均「全民參與」,分2日體驗虛擬年宵,而2天的遊戲各有不同,遷就不同年級學生的程度。 她們透露,以往學校年宵不乏一些活動類的小遊戲,如拋波仔等,但今年動生透過視像無法參與,因此遊戲改為猜謎語、選擇題等,讓老師和學生可以經過討論再贏取禮物。「我們還要播著把禮物收進籃子的過程,令學生更有投入感!」校長們笑說。 轉載自:2021-02-06《香港01》農曆新年|幼稚園生行虛擬年宵市場 小學生輪流回校行年宵寫揮春
-
新冠肺炎第四波疫情持續爆發,學童今年不能回校舉行聖誕聯歡會,和最喜歡的老師和同學一起過聖誕,也無法交換禮物。德萃幼稚園則別開生面,為學生舉行了一場網上的聖誕聯歡會,為今年最後一個上課天畫上歡樂的句號。 疫情未平,學校仍然禁止面授課程,學生在今年最後一個上課天仍要透過電腦才能接觸到老師和同學。佳節在即,學生未能和老師及同學歡聚,有別往年在學校舉辦聖誕聯歡會。德萃幼稚園則為學生舉行了網上版聖誕聯歡會,老師們都穿上了聖誕裝扮,有些扮聖誕老,有些則扮演小鹿,透過螢幕和學生大玩小遊戲,一起為今年最後一個上課天畫上句號,期待明年新年後再聚。 德萃總校長朱子穎說:「網上聖誕聯歡會不是為做而做,而是幼稚園學生處於最需要和人接觸、學習與人相處的年齡,我們想爭取機會讓他們與人接觸。」他又指,今年的疫情令人與人之間相隔了口罩和社交距離,而學生最受影響的不只是健康,而是心理和社群發展。「聖誕聯歡會連online都要做,而是用盡每一個可能性。即使隔住口罩、隔住螢光幕,亦有人與人之間的分享和交流。」他補充說。 轉載自:2020-12-18《香港01》德萃幼稚園辦網上聯歡會 老師悉心打扮、準備小遊戲
-
外國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學童,不少透過線上學習補足學術知識,線上學校(Online School)是其中一項熱門選擇,學生能按興趣、能力調整步伐上課。德萃幼稚園及德萃小學總校長朱子穎趁疫情引入Online School概念,與實體學校互不取替,反而兼容並蓄,成為教學新常態。 網課無遠弗屆,不受時差、地域所限,外國的線上學校(online school)是在家自學(Homeschooling)學習庫,學生按個人興趣、能力揀適合課程。 朱子穎指,線上學校可創造新價值,在疫情下發揮學校功能,「怎樣令Online School傳授知識方面做得更好?怎樣可培養態度,以及保持與同學的交流?若果做得好,不單是疫情下的選擇,(更)像其他國家的homeschool,選擇當區任何課程一樣。」 6月復課時,他曾向教育局查詢,若有家長因疫情未穩定拒絕復課,該如何處理缺課問題。他引述當局覆稱在線上課也適用:「我覺得是出口。」 線上學校有規矩有規劃 德萃Online School強調「知識、技能、態度、社交」,較普遍網上學習更有規劃,傳授知識與技能以外,亦兼顧建立學習態度,維持社交功能:例如透過直播教學軟件另開群組的功能,幼稚園師生比例可降至一對四,甚至有單獨「會面」、授課環節,基本上已增加師生交流互動。 小學組網校的時間表乃早上8時半至下午3時半,學生可隨時透過文字或錄音發問,老師會在「空堂」解答。「當堂建議教學時間是廿分鐘;抽出10分鐘是發問、『轉堂』準備。」 朱子穎強調,學生在線上學校同樣有身份,不能匿名或隱藏身份,令學生明白網絡同樣有規矩,為網上言行負責。 疫情不穩,朱子穎預視將來或動輒停課,該校同時在手冊貼上Online School時間表,老師須準備線上、線下課堂:「未來世界只有更多變化,重點是,我們怎樣適應得到。」 實體與虛擬界線漸模糊 外國不少在家自學學童採用Khan academy、Laurel Springs等線上學校系統,按能力、興趣選取科目組合。本地在家自學孩子將來可有空間「入讀」線上學校?而停課期間,確實有不少他校學生「插班」。朱子穎說:「面試時,我真的問這類學生,尚未正式復課,現在來我們學校卻有點匪夷所思,只是提供網課也來插班?原來對方曾觀看我們學生的課……意識形態確是有改變,當籬笆(在家自學與學校)已模糊,我覺得社會上不同持份者,包括家長、當局(可)探究一下實體與虛擬學習分別在哪裏?」 網課無遠弗屆,他有學生不在香港,完全沒有時差障礙,仍能如常交功課:「這種新常態,最後可否發展成兩者mixed mode(混合實體與虛擬)?」他強調,只有德萃的日校學生才能上該校的線上學校。 教育局:容許在家自習學校教材 第四波疫情來勢洶洶,若學校尚未停課,但家長選擇在家使用學校的遙距教學,是否視為「缺課」?教育局向《蘋果》覆稱,學校須在學生連續缺課的第七天,向教育局申報有關個案;不過,現時跨境學生及非華語學生暫時未能回港上課,學校本學年點算實際在學人數時,只要學生有參與網上學習或進行遙距學習活動,亦會「點算為在學學生」。 若家長對面授課堂有所顧慮,局方指「可考慮讓子女留在家中學習;而學校應彈性地處理學生告假事宜」。局方形容「疫情未來極可能反覆」,家校均要為學習「新常態」做好準備,「隨時靈活採取不同學習模式,讓學生持續學習」。 轉載自:2020-10-20《蘋果日報》德萃引入Online School
-
https://youtu.be/Ikzq25cbKZo 轉載自:2020-09-02《香港電台》「日常八點半」訪問本校網上學習
-
今個新學年,史無前例地要在網上展開。但汲取了上學年停課的經驗,今學年不少學校也調整了應對策略,化被動為主動,務求把教與學的進度抓得更緊。有進取的學校甚至成立Online School(網上學校),決心把網上學習變成常態,繼續發揮學校的原有功能。 圖11之1 - 讓學習重回正軌 網上學校開課!(劉焌陶攝) 「今個新學年,我們成立了St. Hilary's Kindergarten Online School和St. Hilary's Primary Online School!」德萃幼稚園及德萃小學總校長朱子穎興奮地宣布,他期望,藉這個新概念,讓大家一起反思學校的功能與價值。 他不諱言,上學年德萃不論幼稚園部和小學部,都跟全港大部分學校的心態一樣,「停課不停學嘛,盡做啦」,亦相對比較重視傳授知識與技能。然而,今次Online School會比之前的網上學習更有規劃,而且同時兼顧傳授知識與技能、建立正確態度,以及培育社交能力的學校功能,「日校應有的功能, Online School都做得到,唯一是無法發揮到照顧兒童這個角色」。 圖11之2...
-
9月1 日將是大部份學校開學的日子,然而疫情影響,全港學生新學年只能線上開學,不能面授。私立獨立、未有參加幼稚園計劃的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說,加拿大、美國及台灣等地流行「homeschool(在家教育)」,但香港大多家庭由雙職父母組成,難長期自行教育子女,故德萃新學年推出「線上學校」概念,在抗疫新常態下繼續教學,並協助學生為復課作好準備,屆時更易涵接課程。 由於上學年有家長陪子女上課時過於投入、不時「搶答」,亦有學生不太專注,故新學年每課開始前會重溫課堂規矩。考慮到學童長期留家,與人溝通機會少,德萃將安排線上生日會、裝扮派對,以及每周1次的師生單對單中英文對話時間,讓學生有機會認識朋友,訓練社交技巧。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指,新學年推出「線上學校」概念,在抗疫新常態下繼續教學,並協助學生為復課作好準備,屆時更易涵接課程。(盧翊銘攝) 校方將提醒家長及學生線上課堂規則 良好的課堂秩序,有助學生專注學習。德萃幼稚園(行政及馬鞍山校舍)校長林佩儀笑言,轉到網上學習,幼兒上課須由成人協助登入,然而,上學年有家長陪伴子女上課時,因太投入而搶答,影響教學;故新學年開始前,設家長講座提醒在家學習的注意事項,老師亦會在每堂開始前,亦會簡單提醒學生線上課堂的規則。 當初年紀較輕的小朋友,父母會陪著上堂,但父母太投入、會搶答,所以訂了(線上課堂規則),避免同類情況。 德萃幼稚園(行政及馬鞍山校舍)校長林佩儀 德萃幼稚園將會安排線上生日會,讓學童有機會與他人接觸,認識新朋友。(受訪者提供) 課堂以外每周舉行派對或口語訓練 助學生學習社交禮儀 管好網上課堂秩序,亦要確保教學質素。德萃幼稚園(學術及太子校舍)校長羅素紋說,「希望線上學習可以涵蓋學生的知識、技巧及態度」,而學校將網課安排通知家長後,得到不少家長支持,暫時穩定了收生情況。 幼稚園每周一會全班一起上課,以20至30分鐘網課簡介學習主題;周二至周四會分4至5名學生一組,閱讀故事、認字,學數學或科學等;而周五則是全級一起上德育課、參加生日會、服裝派對或接受口語訓練等。她強調,課程盡量貼近現實教學,亦有老師角色扮演學生日常玩玩具、上課的情況,教學生分享及尊重等社交禮儀。 德萃幼稚園部每周是故事閱讀、周三則上認字課。(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部每周是故事閱讀、周三則上認字課。(盧翊銘攝) 老師角色扮演學生日常玩玩具、上課的情況,教學生社交禮儀,如分享的重要性。(盧翊銘攝) 老師角色扮演學生日常玩玩具、上課的情況,教學生社交禮儀。(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周五是德育課、生日會、服裝派對或口語訓練等。(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網課期間,周四會集中教數學或科學小知識。(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部教學團隊指,網課期間會向家長提供包裝好的教材,又或以家中易拿取的物品教學,方便家長輔助學生學習。(盧翊銘攝) 新學年設預錄教學影片 支援父母教育子女新學年除實時課堂外,將額外提供教學預錄影片,將實時課堂上已教授的主題,再以另一形式或例子在預錄影片中多教一次。林佩儀舉例指,老師難透露網課觀察每位學生的筆劃是否正確,而父母在教筆劃時常遇困難,故會設專門影片協助父母教學童寫字。 疫情下幼童甚少外出及與他人接觸,德萃安排每名學生每周有一次與老師單對單線上對話,每次10分鐘,以中英文輪流進行,除了訓練對話能力、交友禮儀外,也可讓K1新生與老師建立關係。 圖為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教學團隊。(盧翊銘攝) 左起為德萃幼稚園(校務及紅磡校舍)校長陳冠瑜、德萃幼稚園(學術及太子校舍)校長羅素紋、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及德萃幼稚園(行政及馬鞍山校舍)校長林佩儀。(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指,疫情下電子學習成新常態,該校決定開展「online school(線上學校)」。(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學術及太子校舍)校長羅素紋指,上學年有家長陪伴子女上課時太投入、搶答老師提問,影響了課堂,故今年會特別提醒家長。(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學術及太子校舍)校長羅素紋說,「希望線上學習可以涵蓋到學生的知識、技巧及態度。」(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校務及紅磡校舍)校長陳冠瑜指,考慮到部份家庭難以安排成員陪伴學童上直播課堂,新學年學校會在實時課堂外,額外提供重溫影片,即同一主題,以不同內容教授兩次。(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幼兒園(馬鞍山校)將在新學年投入服務。(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幼兒園(馬鞍山校)將在新學年投入服務。(盧翊銘攝)(盧翊銘攝) 德萃幼稚園、幼兒園(馬鞍山校)將在新學年投入服務。(盧翊銘攝)(盧翊銘攝) 轉載自:2020-08-20《香港01》 開學不返校 德萃幼園訂網課規則 禁家長搶答 線上派對訓練社交
-
德萃教育機構董事會主席徐飛(中)、董事曹啟樂(左)及陳耀生(右)表示,大光德萃書院在高中提供兩個國際課程,學生可「因材施考」。 本地私立「一條龍學校」不多,德萃教育機構繼開辦幼稚園及小學後,明年九月將與辦學團體大光園合作,在大埔開辦大光德萃書院,實施中小幼「私立一條龍」辦學模式。該校首年開設五班中一及兩班中二,除中一預留兩班學額予德萃小學,其餘公開招生的中一及中二新生,合共約一百四十人;首年學費約十三至十四萬元。該校高中不設文憑試課程,學生可揀選國際文憑大學預科或英國高考課程,讓學生可以「因材施考」。二〇一五年成立的德萃教育機構,其管理團隊由多位資深學界猛人「坐鎮」,包括前拔萃男書院校長張灼祥、前基督堂幼稚園校長Mrs. Gae Fielding、前風采中學校長曹啟樂、前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和前地理科補習名師陳耀生等,該機構現時管理四所私立學校,包括由德萃開辦位於太子及紅磡的德萃幼稚園.幼兒園,以及大埔的德萃小學;而旺角的漢師德萃學校,辦學團體為香港漢文師範同學會,德萃只主理營運工作,包括課程和教學團隊。 至於明年九月開校、位於大埔的大光德萃書院,是由德萃管理的第一所中學,辦學團體為大光園,是一所非牟利私立英文中學,並以繁體字學習但以普通話教授中文,該校的註冊仍在進行中,下月會公布校長人選。另外,德萃明年亦將與神召會合作,營運第三所私立小學,在黃大仙區開辦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 德萃教育機構董事會主席徐飛表示,大光德萃書院將會與德萃管理的五所學校,包括幼稚園.幼兒園,以及小學接龍,讓兩至十八歲的學生,可在同一教育體系下接受教育,減少升學壓力,「德萃四年前開始辦學時,我們已表明會盡力爭取開辦中學,之後我們用了三年時間覓校舍,終於找到前身為佛教大光中學、位於大埔錦山路的校舍,該校舍只距離太和港鐵站約十多分鐘路程。」 大光園於一九六二年創辦佛教大光中學,該校因收生不足,〇九年與佛教慈航智林紀念中學合併,校舍因而空置,之後校舍交由非牟利慈善學習中心「生活書院」使用,今次大光園邀請德萃管理及營運中學,由德萃負責課程和教學團隊,明年九月開校,首年學費約十三至十四萬元,校方會為體藝、科創或成績優異但家庭經濟有困難的學生,提供助學金。 董事曹啟樂表示,大光德萃書院有逾三十個課室,將提供第七至十二班(即中一至中六)的中學教育,每班人數約二十五至二十八人,「明年開校會先招中一及中二,中一設五班,其中兩班須預留給德萃小學;而中二只開兩班,故合共最多約有一百四十個學額可公開招生。」他指,為了讓學生有更佳的學習,該校的中英數會分組上課,將五班分成六組,師生比例更低。 曹啟樂表示,除提供「私立一條龍」教育外,該校高中不設中學文憑試(DSE)課程,只開辦國際課程,「所有中四學生(第十班),須先應考英國會考IGCSE課程,校方會因應學生性格、意願、校內成績等因素,建議他們在中五(第十一班)揀選國際文憑大學預科(IBDP)或英國高考(GCE A-Level)課程,讓學生可以『因材施考』,這模式在本地中學和國際學校中,都是沒有先例的,這是參考英國近十年某些私校的做法。」 另一董事陳耀生認為,該校設多元考試制度,目的就是配合不同學生的特質和志向,「精於寫作、有世界觀、喜歡自主學習、有古靈精怪意念的學生,適合讀IB;不喜歡寫那麼多東西,喜歡讀指定範圍、喜歡背誦、喜歡專門科目,可以讀A-Level。」他表示,德萃小學的課程較有特色,學生若升讀其他較傳統的中學,可能會覺得學習沉悶,日後如果能「一條龍」升學,對德萃學生來說,也較易適應。 大光德萃書院現正進行裝修工程,校舍有逾三十個課室。 轉載自:2019-10-11《星島日報》大光德萃書院明年開校 首年140學額公開招生
-
家長對私校學位需求大,德萃教育機構(St. Hilary)自2015年創立以來,至今已開辦及營運兩間幼稚園和兩間小學,校方早前宣布將於明年9月營運第三間小學「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及中學「大光德萃書院」,中學部詳情將於11月16日入學簡介會公布。中學成立後,德萃將提供幼小中一條龍教育,保證學生可100%直升。 5年開6校 打造一條龍教育 德萃5年間開辦6間學校,德萃小學、幼稚園創辦人兼校董會主席徐飛,以及風采中學創校校長、德萃小學、幼稚園校董曹啟樂坦言,學校發展確實比預期快,主要由於家長對學位有需求、幼小中一條龍的吸引力,加上家長口碑,令德萃幾年間於學界冒起。 ▲ 徐飛及曹啟樂(左)指大光德萃書院設有獎學金計劃,鼓勵有才華的學生入讀。(曾有為攝) 除了開辦兩間德萃幼稚園及大埔的德萃小學,德萃亦與其他辦學團體合作,營運及管理旺角的漢師德萃學校、慈雲山的神召會德萃書院(小學部)及大埔的大光德萃書院。徐飛表示在德萃小學2016年開辦之初,已籌備營運中學,以幼小中一條龍為目標。 最終獲得辦學團體信任,成功在競爭者中脫穎而出,取得營運學校的資格,是對我們辦學的一個肯定。 中學校舍大 課程國際化 大光德萃書院前身為佛教大光中學,正在註冊階段,校舍位處大埔錦山路,擁有三座教學大樓 ,校園環境廣闊。校方將於11月動工翻新校舍,預計明年初竣工。中學營運後,德萃將為2至18歲學生提供幼小中一條龍教育。 ▲ 去年兩間德萃小學共提供200多個小一學額,報名人數多達3,000多人。(曾有為攝) 中學以英語教學,中文科及相關科目則以普通話教學,並全用繁體字。課程方面,學校提供國際文憑課程(IB)及英國普通教育文憑高級程度考試課程(GCE A Level),現時本地直資中學大多推行IB及中學文憑試(DSE)課程,或DSE及GCE A Level 課程,大光德萃書院將成為本地唯一一間推行IB及GCE A Level的中學。曹啟樂表示初中採用校本課程,並加入英國課程元素,高中則可選擇IB或GCE A Level課程。 IB修讀的科目強調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學生需文理兼具。在小學階段,德萃已著意培養學生修讀IB課程的能力,透過專題報告式學習、「啟夢者計劃」(...
-